十界天尊_十界天尊小说

       我很了解十界天尊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牧神记龙汉三分谁赢了

2.仙界各神仙列表及各神仙的权利 简介

3.二十四诸天指什么?

4.护佑天尊是谁

5.佛教的护教二十八部天都是谁?

6.“太乙救苦天尊”是谁?他是“太乙真人”吗?

十界天尊_十界天尊小说

牧神记龙汉三分谁赢了

       十天尊成为了最后赢家。龙汉三分是云天尊后天人族与昊天尊代表的半神种族,以及古神天庭三分天下,最后云天尊与昊天尊合作搞掉古神天帝结果也被太帝暗算让天帝成为公用马甲。《牧神记》是起点白金作家宅猪于2017年6月所著的一部东方玄幻小说。

《牧神记》概述

       讲述了一个大墟深处的村庄,残老村有九位隐世残疾老人天下第一的神偷,上个时代无敌的人皇、向天出刀的天刀屠夫等等。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江边飘来了一个男婴儿,众人心软就收养了男婴儿并起名秦牧,寓意调侃是姓秦的放牛娃。

       其实秦牧是无忧乡开皇的后人,小土伯土伯是冥界之主的肉身载体,大闹冥界后机缘巧合被流落到了大墟。等到秦牧长大才发现他不是四灵体不能修行但是经过众人的培养肉身强大,突破了束缚可以修炼来,后被世人尊为九天尊。

仙界各神仙列表及各神仙的权利 简介

       天尊可名非名,故证理於绝言之境;大象无象,故升玄於无物之间。若唯恍惚,杳冥众生,可无瞻仰,所以垂象立号,令含识各有归依。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虽不总备经文,实亦纪之万一,即事可显者,千五百天尊,名别录随进。按诸经所明,天尊有法身、本身、道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谨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太上言,此经名为开演秘密之藏,义如我等比无上法王,出此五浊,化诸众生三业,示现方便,善巧意趣,微隐难可了知。所以示者,十方天尊所得妙身,即真道相体,自然无形无名,非造非作,法如虚空相。无数劫来,久证此法同,一性平等无二,而能出现种种法身,示修习报应,化无方人天恶道。随类所见,受生业行,皆同其法,或现殊胜,超逾世间,第一希有,独步无畏,威变自在,不可思议,是名开演身秘密藏。能於正道真实之性天尊无说寂灭相中,善巧因缘,分别显示,随其所宜,说法无尽,言辞次第,义味深赜,或说三乘,入天业果,渐渐开化,使得同归真一正道,是名开演口秘密藏。虽无念虑,离分别想,以一切智,洞达空门正观,穷理边底,与真实相平等为一,以一切智照人间法,色法非法,心法非心法,人天五道,四大六尘,众生想念,果报因缘,於一念中明了无碍,善识根性,随宜所行,洞达究意,是名开演心秘密藏。以是三种秘密之法,成真道身,非是凡夫了至,九星所能觉知。法身天尊者,谨按《升玄经》曰:吾以三气周环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为帝师,或为玄宗,出幽入冥,待应无方,随人所好,为作法身。同归之趣,非为缘异,愚者不体,相与(女十自)贤,吾愍口过,敢陈其源。道之布气,在於无边无形无像,留住经文,不自巧饰,诚惟修身,其身得真,既得真像,自然登晨。此法玄妙,玄之又玄,愚者失趣,或谓非神,相与竞笑,攻本伐根。按《太上洞极最胜无等道集经》曰:尔时十方天尊,来到此土,依域而住,各於殿内而说赞曰:

       元始无上第一尊,超逾十方无等伦。  无数劫来积妙行,具足清浄福惠因。  烦恼结习皆已断,毕竟故业不造新。  神通威力无所畏,洞达三界了悟真。  圆备智慧诸功德,集此妙法以为身。  本身天尊者,谨按《宝玄经》云:太上曰,本寂应动,真假有殊,权实众妙,同出玄门。又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帝君曰,如是本身,能生万物,即是万物之本始者,此与神本有何差别?太上答曰;源其实体,无有二相。何以故?俱毕竟故,无始终故,不可言说故。以善方便,亦得言异。所谓神本,是妄想物,一念想续,众生业果轮转无穷,是名识物,亦名神本。言本身者,即是道性。清净之心,能为一切,出万法之根本,故名为本始。是真性,非心不心,非色不色。无缘虑故,非无常故,故言非心;能生心故,无不知故,亦名为心。无所得故,故名非色;能生色故,道眼见故,亦名为色。是清净心,具足一切,无量功德,智慧成就,常住自在,湛然安乐,但为烦恼所覆蔽,故未得了,故名为性。若修方便,断诸烦恼,障法尽故,显现了故,名为本身。如此身者,本自有之,非今造故,故名为本。非有性,非三代,摄方便说故,故非三代。本来有故,名为过去。一切众生,毕定当得,故名未来。十方大圣,今已得故,故名见在。虽复说有,三代差别,体不动故,常住无变。道身天尊者,谨按《太上灵宝无量度人经》云: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又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太上大道君与无量天真妙行真人,俱诣太微天帝君处,明霞之上琼阙之内,金华之房。太微帝君稽首:道君不审三代十方天尊所得妙身,以何为法,为同一体,为各异耶?太上告曰:至真妙理,寂绝无形,清净凝湛,不可言名。方便引化,略开二途:一者,道身寂体虚无;二者,生身诞孕形躯。言道身者,离一切相,正慧成满,断除虚妄,冥契玄宗,与道为一,不灭不生,无来无去,谈论路断,念虑长毕。帝君礼曰:不审道身即是寂本,唯更有义名为本耶?太上告曰:道为圣本,本是道根,虽是一体,非无二源。道名独立,体自虚通,强字无待。远逝息功,本对於末,因待假名,称为物始,用涉能生。又为迹本,动寂用殊,出没物表,语嘿相须。於是道君欲显玄理,重说偈曰:  道身不生灭,任理自玄通。湛然常清净,独立强言空。绝名不待对,亦妄造物功。端静息义用,肃寂守虚冲。  真身天尊者,按《仙公请问经》曰:得道之尊,并由积德行善,论身炼神,故致成真。又《太上决疑经》曰:元始天尊时在协晨灵观棱层之台,与太上大道君及十二亿童真上圣俱坐白玉师子之座,俱宣秘要,开阐妙门,自非天尊同业,共行入道界人,不豫斯会。复以神力震动大地,周回旋转,惊骇物心。当尔之时,三恶众生皆得休假,人天之报,各蒙增益,无诸苦恼障难之厄,莫不一时远近俱集,其众无量,不可胜言。是时大众,咸同一心,瞻仰道君,目不暂胸而说偈曰:  元始无上天人师,今舍大慈离生死。  独反善寂妙一源,不住世间济尘滓。  真智淳净无碍身,譬喻言辞莫能拟。  非是我等所知见,何能观之悟玄理。  迹身天尊者,谨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帝君又问生身、迹身是应作耶?太上答曰:如是如是,生之与迹,并称机缘,利益不差,即名为应,体用不别,随义异名。帝君又问:是迹身者,为有法耶,为无法耶?太上答曰:我不说耶,一切诸法,性无所有,云何迹身,而当有法?若假名字,亦有亦无。不离本故,故名为无;众生见故,故名为有;更无别体,故名为无;有实利益,故名为有。犹如明镜,能现色像,了了分明,种种差别。是镜中像,不可定说,是有是无,而亦得言镜中有像。一切众生心镜明,故见真道像,又如止水无涛波,故影见日月星辰、飞鸟,悉见水底一切诸物,亦见自影,了了分明。此水中物及所见影,俱非真实,不可言有,不可言无。一切众生,心水清澄,见道身影,亦复如是。体印真道,是故非有非不见,故不得言无。如追逝者寻迹,然得是迹与人,非一非异,迹身亦尔。明解之人,因迹入悟,见真道身,知无迹法,故名为一。非不因迹,渐得晓达,能立福田,是名为异。如是之义,是道境界,非是凡夫下圣能了。於是道君欲显斯义,重说偈言:  权迹无定方,现身亦长久。逼示五道形,姿容顺妍丑。任本之所重,利益无忧负。乍有变化生,时或因父母。  应身天尊者,谨按《老君经教》云:圣真无鞅,大要有二。一者道精神气,降应成形,形以同人,人未还本。二者凡夫积学,功行备充,神与应合,隐而无名。道应随缘,缘本无名,出应有号,出号异应,号异道同,动不离寂。又按《太上决疑经》云:元始天尊曰,为众生故现应受身,游入五道,称缘开度,随宜方便,皆使悟入,称物根性,权示色像,故名应身。而此应身,亦无生灭去来,常住不变,为利一切,隐显不同,发起精进,令无退转。是时众仙转拜道君而说偈曰:  无上净妙真智身,寂灭无相莫能睹。  但见应体还本源,是故各怀大忧苦。  仰赖太上无极尊,犹如失母依慈父。  我等没在忧火中,惟愿时澍甘露雨。  断绝倒想恋着心,消除诸见灭邪趣。  分身天尊者,谨按《灵书度命经》曰:天尊分形百万,处处同时,是男是女,普见天尊在五色光中,如俱一地,随所在处,长幼男女,皆往稽首。天尊随其国土,说演十部妙经,授以禁诫,宣示男女。是时四方边境男女长幼,莫示福心,各赍金银、五色纹缯、珠玉、珍宝,无鞅亿数,来送天尊,伏受法诫,尊承妙经。七日七夜,光明朗除,四方复常,诸国宝信,满一国中。天尊一时布赐穷困,饥者饱足,贫者不乏,贫富齐等,人无怨心。上天校录,先有善功,名书金简,皆得度世,飞行太空,始入法门,普皆长寿三万六千年。又按《太上洞极最胜无等道集经》曰:元始天尊三日三夜安然不动,诸根寂灭,入甚深定,洞观妙门,一切大众皆亦端拱,瞻仰尊颜,无一差跌。过三日已,元始天尊举身含笑,遍体放光,纯黄金色普照大众,发微妙音赞道君曰:善哉善哉!我之真子,能绍尊位,教化众生,启方便门,与我无异。十方天尊,皆悉随喜。元始天尊化作百亿黄金之殿,高下庄严,法坐绮饰,齐等如前,十方国土,皆在殿内。分身天尊、十方界,见此光明,一时来集,相貌徒众,说法轨仪,称叹道君。  化身天尊者,《定志经》曰:时有十二年少,处世间乐,日日相就,共作饮食,嬉戏游观,或复议论为道之难易。天尊以道眼遥见人前生在世得为人而秘吝经典,故弟子相道之心亦复犹预,因此彻缘,缘犹可度。於是天尊即化作凡夫从会中过讦乞食,因共语化人曰:持戒甚易,违此难耳。诸人闻化人言,皆各佥然。问化人曰:云何先生持戒云易,不持极难。化人曰:立身如戒,不畏天子,不畏鬼神,何为不易?如违戒者,是人悉畏,复畏鬼神,云何不难?於是十二年少,并有道意,因各各自忖,了达法缘。《太上决疑经》云:元始天尊语徐来勒曰:吾以道眼遥於寂地,观察众生,有能分别,赐子法印,依教行者,我即化身种种,示现人天六道,随宜施作,倏有欻无,权示接引,覆护辅持。今无留难,卿当以此正法之印,普教天人,咸使知识,按法奉行。太极真人稽首奉命。

二十四诸天指什么?

       一:至尊三清及诸尊神

       三清:

       元始天尊(玉清圣境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

       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诸大神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四御: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北极星君)

       南极长生大帝(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勾陈大帝,天皇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后土,后土娘娘)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为岁星(木星)

       荧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镇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第一天枢

       第二天璇

       第三天玑

       第四天权

       第五玉衡

       第六闿阳

       第七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

       第五至第七为标

       合而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青龙(东):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娄、胃、昴、毕、觜、参

       朱雀(南):井、鬼、柳、星、张、翼、轸

       玄武(北):斗、牛、女、虚、危、室、壁

       十方诸天尊: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圆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极坎宫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虚大帝

       水官:洞阴大帝

       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亦称青玄上帝

       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

       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星

       东岳大帝:全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

       三:灵官.太岁诸神及人身中之神

       灵官:有所谓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五显灵官

       功曹:亦称四值功曹,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

       城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来

       灶君

       门神

       财神

       瘟疫神

       四: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南华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庄周

       微妙元通真君:冲虚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郑人列御冠

       通玄真人:据传为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然

       洞灵真人:即亢仓子,亦称亢桑子.庚桑子

       仙人(超脱尘世.有神通变化.长生不死,是谓仙人)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宁封子:黄帝时人

       赤精子:颛顼时人

       彭祖:颛顼帝之玄孙

       容成公:黄帝之师

       安期生:海上仙人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许真君:晋代道士许逊

       北五祖:

       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君王玄甫

       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钟离权

       纯阳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吕洞宾

       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蟾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

       南五祖:

       紫阳真人张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贤真人薜道光

       翠虚真人陈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

       长真凝神玄静温德真君谭处端

       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刘处玄

       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邱处机

       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晤王处一

       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郝大通

       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孙不二

       八仙:

       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护佑天尊是谁

       二十四诸天是在二十诸天的基础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诸天的名称都本于印度教(婆罗门教),具体是: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

       二十四

       天

紧那罗王 ? 紫微大帝 ? 泰山府君 ? 雷祖天尊

       “天”梵语Deva-loka,音译“提婆”。“天”在佛教中主要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而感得的殊胜果报。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这时的天称为“天人”或“天众”,并非宇宙意义上的天。佛教以为天是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趣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部。但“天”虽然处于诸有情界中最高最优越的地位,能获种种享受,但仍未跳出轮回,一旦前业享尽,便会重新堕入轮回之中。另外,佛经中说到“天”时,除了指作为正报的有情众生之一类外,还指其依报即这些有情众生的生存环境。佛教也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其中欲界有六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一说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净天、无想天、大自在天等。作为佛教造像的表现题材的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众生一类的意义上说的。只不过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领。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称为天,并将他们吸纳进来,视为佛教的护法神。天的队伍不断扩大。

佛教的护教二十八部天都是谁?

       答:护佑天尊是太乙救苦天尊。苏轼《石钟山记》有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很明显,不可乎。这四位神仙大咖谁的法力高呢?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别着急,我们先来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目见估计是办不到了,只能劳烦各位听一听云中的解说了,可乎?

       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华大帝,同南极长生大帝为玉皇大帝的左臂右膀。居于青华长乐世界妙严宫,可引渡受苦亡魂超生。对于积德行善晓道明玄而功德圆满的人,太乙救苦天尊“乘九狮仙驭,散百宝祥光”为其开道登天成仙。天尊的形象为头戴冕旒身着霞衣,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九色莲花宝座上,身边九头青狮口吐焰簇拥宝座。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也有手持水盂、杨枝,足蹑莲花圆光照耀。

       《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载:“身骑九头狮子,手持杨柳洒琼浆以救苦度亡。”

       太乙救苦天尊与朱陵度命天尊、黄华荡形天尊,合称为“三救苦天尊”,又与葛玄仙翁、萨守坚仙翁并称为“五救苦”。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寻声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天尊为了普度众生有很多的化身,最著名的是化为“十方救苦天尊”。

       道教中,太乙救苦天尊具有崇高的地位。元始天尊在经会中赞言:最尊最贵,最圣最灵。太乙救苦天尊九阳之精所化,出于始青之炁是先天之灵,因为慈悲心故哀悯一切众生,于无始劫前便遍周救苦救难。

       太乙救苦天尊与长生大帝、普化天尊(也就是闻太师)、雷祖大帝、太乙天帝、洞渊大帝、六波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并称为九宸大帝。乃元始天尊九气所化,代天以司造化主宰万物。这神霄九宸大帝是清微派的主神,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元始天尊座下有著名的十二金仙,其中有一个是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书中提到太乙真人为清微教教主。

       话说云霄将混元金斗拿文殊广法天尊,拿普贤真人,拿慈航道人、道德真君,拿清微教主太乙真人,拿灵宝太法师,拿惧留孙,拿黄龙真人:把十二弟子俱拿入阵中;止剩的燃灯与子牙。

       ——《封神演义》·五十回

       清微派,为上清、灵宝、正一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出自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为名。而清微教教主太乙真人又是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弟子,《封神演义》的人物创作很多都是取自《西游记》,因此,这个太乙救苦天尊很有可能是太乙真人的原型。

       真武大帝,也就是玄武大帝,又称九天降魔祖师,全称是北极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在道教和民间信仰是镇守北方天界的神,其形象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的儿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净乐宫。长大后辞别父母去武当山修道,经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后白日升天。于是玉皇大帝下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佑圣咒》有云: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

       真武又为玄武,玄武居北方而北方属水,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深受人们的信奉。

       真武大帝位列北极四圣,北极四圣又称北极四圣真君。分别为: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真君、灵应佑圣真君。属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管辖。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镇北方,又受元始天尊符召敕令。其职责为上统伏三界群魔诸妖邪,下摄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残害生灵。真武大帝在道教神仙里,是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

       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王位。相传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名。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形象为相貌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据佛经上说: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所谓的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右边观世音菩萨,左边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为无量的光明寿命与功德。观音菩萨是大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且还有观世音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的说法。

       观世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为佛教中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其中观世音菩萨以大悲显现拔除一切有情苦难为本愿,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菩萨的地位高于罗汉仅次于佛。《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的前身就是《封神演义》里的慈航真人,是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弟子,也是著名的十二金仙之一,道场位于普陀山落迦洞。万仙阵时破了金光仙的“四象阵”,并收金毛吼为坐骑。

       镇元子,即镇元大仙又名与世同君,《西游记》里为地仙之祖,道场位于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观中只供奉天地二字,与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好友,与玉皇大帝、中央紫微北级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是故交,九曜元辰分别是镇元子的晚辈与下宾,这样的地位在“西游”里为数不多。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三须飘颔下,鸦瓴叠鬓边。相迎行者无兵器,止将玉麈手中拈。

       ——《西游记》·二十五回

       这四位神仙大咖是三道一佛,三道里镇元子稳居首位,其次是太乙救苦天尊、真武大帝。而观世音菩萨只需与镇元子比较一下高地,这个排名就出来了。又是个佛与道的较量,云中真的好难啊!不过一直认为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从民间信仰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地位,观世音菩萨要高过镇元子。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剧中,常听说菩萨保佑或者菩萨救命,多会喊过镇元子救命?

       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去南海向菩萨求救,观音菩萨说:“那镇元大仙连我也让他三分”。这里让三分并不是低三分或者是怕,应该是菩萨谦虚的说辞。镇元子之所以号称与世同君,是因为有万寿草还丹,不用费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的功夫。神仙们都想着去王母的蟠桃会上填寿域,但人参果比王母的蟠桃还珍贵。

       后来,菩萨用羊脂玉净瓶的甘露水,医活了镇元子的人参果树。唐僧是如来的徒弟金蝉子转世,镇元子参加盂兰时受金蝉子敬茶,所以称之为故人。盂兰会是如来佛祖举办的盛会,不亚于王母的蟠桃会,而能参加的那都是VIP神仙。但不论什么资格的神仙,蟠桃会上都低于王母娘娘,同理参加盂兰会的大咖也高不过如来。因此镇元子虽说与三清四帝称兄道弟,地位却在如来之下。

       上面说道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观音菩萨又是菩萨之首,且传说还曾是佛的老师,所以按资排辈观音菩萨应在镇元子之上。故这四位大咖的地位排名依次是:观世音菩萨、镇元子、太乙救苦天尊、真武大帝。有了地位的排名,我们再来看四位大咖谁的法力谁最厉害?

       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九天降魔祖师,何为九天呢?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或者是“九霄”。也就是天尊护佑的是整个天界,维护着天界的安宁太平。天界生出的魔自然比地上的要厉害,天尊能在天上降魔,可见法力非同寻常。座下的九灵元圣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天尊说等闲不伤生,唐僧被九灵元圣捉到九曲盘桓洞,孙悟空束手无策,因此天尊的这个等闲,言外之意是说孙悟空非九灵元圣的对手,也就是你孙悟空只是一个等闲之辈。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降魔的祖师,九灵元圣自然是跟随天尊斩妖除魔。再一个太乙救苦天尊与观世音菩萨一样,拯救一切受苦众生,可化为十方天尊,这十方包括天地一切。《西游记》中太乙救苦天尊只是收服了九头狮子,没展现什么厉害的法宝与手段,但是能降伏在天界扫荡群魔的九灵元圣,自身法力绝对不可低估。

       如果太乙救苦天尊的前身是太乙真人,那元始天尊座下的弟子个个非等闲之辈,能提前被昊天上帝预定,自然具备过人的修行能力。封神后,尽管除了三大士之外,其他仙人的去向没有明确交代,但最后归宿肯定也不低。

       四圣试禅心后,唐僧师徒来到了五庄观,孙悟空在猪八戒的怂恿下偷了人参果,被观中的清风、明月骂了狗血淋头,猴子大闹天宫花果山称王称霸,何曾受过这样的屈辱,一怒之下用一万三千五百斤如意金箍棒,推倒了天下灵根的人参果树。从弥罗宫元始天尊处听课回来的镇元子,袖袍一挥将唐僧师徒尽数掳去,那猴子纵有腾挪也逃脱不得。

       三山海岛孩子四处求方而不得,后来观音菩萨用羊脂玉净瓶的甘露与杨柳医活了果树。菩萨的杨柳曾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过后依然可以枯木逢春。

       菩萨道:“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树灵苗。”行者道:“可曾经验过么?”菩萨道:“经验过的。”行者问:“有何经验?”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西游记》·二十六回

       在“西游”里,观音是取经的总负责人,貌似法力也仅次于如来。单就这医活人参果树的手段,其法力也是高人一等。坐骑金毛吼的紫金铃菩萨曾说,十个悟空也奈何不了。再者观音菩萨是“封神”的慈航真人,曾参加过著名的“万仙阵”战役,无论前世今生法力似乎都在镇元子之上。镇元大仙固然袖袍一挥,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束手就擒,肯定是具备一定的法力,但太乙救苦天尊与观音菩萨的坐骑,就让孙悟空奈何不了。其实,出名的不是镇元大仙,而是他的人参果树,所谓地仙之祖的名头也是得益于这颗被称作灵根的树。镇元子也是凭借这颗果树才在三界混的左右逢源风生水起。从修为境界上说观音菩萨与太乙救苦天尊,都是拯救一切众生,而镇元大仙除了一颗贿赂各路大神的果树为自己“开疆拓土”外,没发现其它为产生服务的事迹。

       最后来看真武大帝,为什么将真武大帝放在末尾呢?只因真武大帝与天蓬元帅等列为北极四圣,天蓬元帅我们都知道是二师兄八戒,都是玉帝麾下的大将,且真武大帝只是镇守北极一方,很显然与前面三位是无法相比的。当然真武大帝也统伏三界群魔诸妖邪,下摄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残害生灵。不过与太乙救苦天尊的九天降魔十方众生,以及观音菩萨的拯救一切苦恼,貌似低了一个档次。

       真武大帝与天蓬元帅一个级别,天蓬是猴子的师弟被收拾的服服帖帖,那么同等的真武大帝也斗不过猴子。而镇元大仙能擒拿猴子,法力自然在真武大帝之上。

       如果太乙救苦天尊的前身是太乙真人,观音菩萨的前身是慈航真人,站在“封神”的角度,三大士在十二金仙里能力堪称最强,无论是“十绝阵”还是“万仙阵”都是最先出马的人,所以观音菩萨的法力大于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是谁?他是“太乙真人”吗?

       佛教护法的二十八部天

       全称“二十诸天”,是佛教着名的护法天神,本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二十位天神,司职罚恶护善,后来纳入佛教神祗系统中,成为护持佛法的神。

       “诸天”的意思是“众多天”、“许多天”。“天”是梵文Deva的意译,音译为“提婆”。是佛教五趣(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一;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之一;十界(又称“六凡四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一。“诸天”是诸位尊天的简称,也是神的异名。唐朝藏《金光明经疏》说:“外国呼神名为天。”

       二十诸天的出身和职能如下:

       第一位:大梵天王(Maha—brahma),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传说他原来有五个脑袋,后被湿婆毁去一个,剩下四个头各面向一方,四只手分别持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通常坐在莲花座上,坐骑是一只天鹅或七只鹅拉的一辆车。在佛教中,大梵天作了释迦牟尼的护法神,位于“诸天”之首。汉化佛教中的大梵天形象通常为一中年中国帝王像,侍立于释佛身边,常持白拂子,或持莲花。

       第二位:帝释天(1ndra),音译为“释迦提醒因陀罗”意为“能天帝”。他居住在六欲天第二重须弥山顶中央——帝释天中央的善见城里。在中国寺院里,帝释天的形象常被塑为男作女相的少年帝王像。

       第三位:多闻天王(Vaisramana)为四大天王之一,中国神魔小说中的托塔李天王就是由他演化而成的。

       第四位:持国天王(Dhrtar6stra),音译为:提头赖吒”,四大天王之一。

       第五位:增长天王(Viru?/FONT>dhaka),音译“毗琉璃”,四大天王之一。

       第六位:广目天王(Vir6p6ksa),音译“毗留博叉”,也是四大天王之一。

       第七位:密迹金刚。即“夜叉王”,哼哈二将就是他演化成的。

       第八位:大自在天(Mahesvara)音译“摩醯首罗”,即湿婆,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另二位是大梵天和毗湿奴。他是毁灭之神、甘行之神和舞蹈之神。在佛教中他成了护法神,住色界十七天之顶,是三千磊千世界之主。汉化佛教中,他的形象常为五个头、三只眼、四只手,手中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和鼓,有的为手持拂子、铃、杵、 矩尺。面作菩萨相,着菩萨装,坐像还要骑着白牛。还有的 为二臂、十八臂。较少见的还有三面像,正面天王形,左面 天女形,右面夜叉形。

       第九位:散脂大将(Pancika),又译作“散脂修摩。意为“密神”,又名“夜叉大将”、“药叉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统领二十八部众,巡行世间,赏罚善恶。塑像多为金刚武将模样。一些寺庙将他与密迹金刚塑在一起,密迹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怒相,故人们常将他们这一组搭档当作了哼哈二将。

       第十位:大辩才天(Sarasti),音译“萨罗萨伐底”,又称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因其善辩得名,又因其能发美音善歌咏,称为妙音天或美音天。《天日经》说他是男性;《最胜王经》和《不空索经》则说是女性。佛寺中的造像常将之作女菩萨相,菩萨衣着,有八臂,旁六臂分执火轮、剑、弓、箭、斧、 索等。中两臂合十。脚下有狮、虎、狐、豹等野兽。

       第十一位:大功德天(Laksmi),音译为“摩诃什密”。又称为功德天女和吉祥天女。是毗湿奴大神的妻子、爱神的母亲。典型造像是举左手捻如意珠,右手施无畏印。背后有七宝山,顶上现五色云,云上一六牙白象,象鼻绞动一玛蹈瓶,瓶中倾出宝物。常有一老年胡人装束的咒师紧跟在旁,手把长柄香妒,为其念咒令宝瓶出宝。

       第十二位:韦陀天神,有人认为是宝健陀(Skanda)的讹略。唐代高僧道宣曾梦见一神,该神自。称:“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架,敕弟子护持赡部遗法。”自此,就有了韦陀护法神。韦陀是南天王部下八将军之一,居 三十二将之首,受佛嘱托,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韦陀是中国佛教创造的人物,所以其造像也具典型的中国特色,身披金甲,头戴金盔,手执金刚杵,一副中国青年武将的装束。

       第十三位:坚牢地神”(Prthivi),梵文音译“比里底毗”。意为坚牢如大地;故名坚牢地神,又名“地天”。他的职责是保护大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灾害。近代其造像为一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满鲜花的钵或谷穗,所以又为大地神女。

       第十四位:菩提树神,即守护菩提树的天神。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菩提树因此成了佛教的圣树。在寺院中,菩提树神的造像一般为手持带叶树枝的中国古装妃子像。

       第十五位:鬼子母神(Hariti),梵文音译为“河梨帝母”,又名“暴恶母”、“欢喜母”。在中国民问将她当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小孩。

       第十六位:摩利支天(Maricideva),意为“光”、“阳焰”。具有隐形的神通,能救人于厄难。在佛寺的造像为一天女形像,手执莲花,头顶宝塔,坐在金色的猪身上,周围环绕着一群猪。

       第十七位:日宫天子(Surya),音译为“苏利耶”、“修利”、“修野”等。佛经中又称其为“日天”、“宝光天子”、“宝日天子”等。曾作为印度古代宗教的太阳神,后来毗湿奴取代了他成为太阳神,他被佛教吸收过来作了护法神。在中国佛寺中,他被塑成中年帝王像,手持莲花,冠上有一日轮,日轮中常有一乌鸦。

       第十八位:月官天子(Cardre),梵文音译为“旃陀罗”、“战达罗”,又名“月天”、“大白光神”、“月天子”、“野鬼形神”、“宝吉祥”等。原是南亚民族的月神,后被佛教录取为护法神。汉化佛教中常被塑为中青年后妃像,冠上嵌满月,月中常有兔形。

       第十九位:娑竭罗龙(Sdgara),意为“咸海之龙”。在中国佛寺中,常被塑成身穿帝王服的龙王像。他的女儿就是比他名气大得多的、八岁便立地成佛、辅佐观世音普渡众生的龙女。

       第二十位:阎摩罗王(Yamaraja),意思是“双王”。据说原为兄妹俩,都司职管辖地狱,兄治男犯,妹治女犯。又称“阎罗”、“阎罗王”等。中国民间俗称“阎王”、“阎王爷”。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层地狱。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佛道两教的争斗中,佛教的队伍被扩充了,二十诸天新增了四位诸天,成了二十四诸天,简称二十四天。新增的四位诸天,有三位是收编道教系统的神仙,另一位是佛教的自己队伍的。

       新增补的四位诸天是:

       紧那罗(Kin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此外紧那罗还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在中国佛教里,紧那罗曾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拔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二辈爷”、“山门显武第一人”。紧那罗像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观音像,法身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

       紫微大帝。紫微本是道教神,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微又叫紫垣、紫宫,在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诸天中的形象都是一中年帝王像。

       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仁大帝,是道教尊奉的泰山神。其形象常为苍老的帝王像。

       雷神。也是道教系统的神祗。其形象无论在道观中还是在收编他的佛寺中,多为蓬头怒发、披甲、手持劈山斧。有风伯、雷公、电母等部下环绕。

       对于被征编来的道教系统的神祗,佛教界和道教界都有异议,认为这于道于佛都不利,故严肃的佛教徒往往都不谈二十四诸天而只承认二十诸天。

       ..................................................................................................................

       “天”梵语Deva-loka,音译“提婆”。在佛教中,“天”主要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而感得的殊胜果报。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这时的天称为“天人”或“天众”,并非宇宙意义上的天。佛教以为天是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趣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部。但“天”虽然处于诸有情界中最高最优越的地位,能获种种享受,但仍未跳出轮回,一旦前业享尽,便会重新堕入轮回之中。另外,佛经中说到“天”时,除了指作为正报的有情众生之一类外,还指其依报即这些有情众生的生存环境。佛教也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其中欲界有六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一说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净天、无想天、大自在天等。作为佛教造像的表现题材的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众生一类的意义上说的。只不过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领。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称为天,并将他们吸纳进来,视为佛教的护法神。天的队伍不断扩大。

       二十四诸天是在二十诸天的基础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诸天的名称都本于印度神话,具体是: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隋代天台智者大师依据《金光明经·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忏法》。后代据此简略成《斋天科仪》,为寺庙中祭天的仪轨,依《金光明经·鬼神品》等所说,选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则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紧那罗、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东岳大帝、二十四雷神。后三位是道教神明,这显示了明以后佛道二教相互借用与融合的趋向。前一位是天龙八部之一,我们将在天龙八部条中介绍。

       其中的二十诸天常常作为一组出现在塑像和壁画中,而且也时或出现于水陆法会时悬挂的水陆画中。但供奉二十四诸天的寺庙也不少,如昆明的圆通宝殿、山西大同的善化寺、五台山金阁寺等。在佛教艺术中,“天”像也常有单独或以其他组合出现的情况。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中,很早就出现了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绘“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壁画中,就出现了帝释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云冈石窟第八窟窟门两侧,则雕有骑牛的摩醯首罗天和骑金翅鸟的鸠摩罗天。以下我们将一一介绍除紧那罗和四大天王以外的二十四诸天。

       大梵天是梵文Brahmā的意译。“梵”的意思是“清净”、“离欲”。梵天与毗湿奴、湿婆合为印度教三大主神。据《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等所说,宇宙出自飘流于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飘流一年后,以意念力把卵壳破为两半,为天,为地,天地间出现了气体空间,以后是水、火、土、气、以太五要素,再以后是众神、星辰、时间、高山、平原、河流,出现了人、语言、情欲、愤怒、欢乐、忏悔,最后梵天自身也一分为二,一半为男,一半为女,他还创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梵天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后,有时是释迦的右胁侍,手持白拂尘。他又是色界初禅天之主,称“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为一面双臂,手持莲花、拂尘。也有三面双臂像。四臂像则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莲花、澡瓶、拂尘(或鉾)等,还有一手作施无畏印。梵天形像被汉化后,多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莲花。在水陆画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华贵的中土帝王模样,身后有辅臣簇拥。

       帝释天梵文音译是“释迦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天帝”。因陀罗即帝释是印度古老文献《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释成为佛教护法神后,被视为忉利天之主。按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帝释天就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此处的“天”当指依报意义上的生存环境方面的天。同样帝释天即可以指作为三十三天之主的天神,也可指其依报。照佛教说法,任何行善积德之人,皆可转生帝释天。帝释天以人间百日为一日,寿长一千岁,即合人间十万岁。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在水陆画中,帝释完全是一副中国后妃模样。

       金刚密迹佛教中一位手持金刚杵专事守护的天神。他是夜叉神的总头目,所以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夜叉本为印度神话中一种半人半神的小精灵,以“捷疾”着称,并非地道的恶魔。密迹金刚的形象作三面六臂,呈愤怒令人怖畏之相,手持宝剑、金刚杵、轮等种种兵器。密迹金刚后来又分身为哼、哈二将,成了寺庙的门神。

       大自在天是梵文Mahe□vara的意译,音译为摩醯首罗。据说他住在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称“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在印度教神话中的原型即是湿婆。湿婆是毁灭之神,又是苦行与舞蹈之神。据说他有极大的力量,头上的第三只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还能主宰人间的一切悲喜荣辱。其形象据说有五个头,三只眼,四支手,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浑身涂灰,颈上绕着蛇,乘坐条大白牛。将他作为主要崇拜对象的宗教派别,在佛典中被称为“自在天外道”或“涂灰外道”等,佛教亦将此神吸纳进来作为自己的守护神,配于色界之顶。又因其居住不同而有大自在天、商羯罗天、伊舍那天等种种名称。在佛教中,他是护世八方天和十二天之一,守护在东北方。其形象,据《十二天供仪轨》讲,面上有三眼,二牙上出,忿怒相,身浅青肉色,左手持劫波杯(髑髅杯),右手持三戟剑,身上以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骑在牛上,边上有二天女持花随侍。此外还有二臂、四臂、三面四臂等多种形象。

       散脂大将是梵文Panika,又译作“散脂修摩”、“散支”、“半支迦”等,意思是密神。散脂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药叉将之一。其余的是:宝贤大将、满贤大将、众听大将、应念大将、大满大将、无比大将和密严大将。佛教中有四大天王各有二十八部众鬼神将帅的说法,其中尤以散脂大将的地位最高,他统帅二十八部众,巡行世界,赏善罚恶。其来历一说是鬼子母的儿子。散脂大将为金刚神将模样,手持铁鉾(矛)。在水陆画中,散脂大将为一副威风凛凛的武将模样。

       辩才天辩才天是梵文Sārasvati的音译,又叫大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还称美音天、妙音天。这是一位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

       大功德天即吉祥天女。梵文Maha□vi的意译,音译为“摩诃室利”,“摩诃”意为“大”,“室利”有二义:功德和吉祥,合起来就是大功德或大吉祥。和辩才天一样,其原型在吠陀时代就受到信奉。在中国寺庙中,吉祥天女形象端庄美丽,后妃装束,两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洒金钱,有两只白象伴护,这是吉祥的象征。其座下除莲花外,还有金翅鸟和猫头鹰。

       韦驮天佛教护法天神。在中国佛教寺院中他一般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大肚弥勒背后,背对山门,面朝大雄宝殿。韦驮天梵名作“私建陀提婆”,直译意为“阴天”。相传释迦去世后,诸天神和天王商量火化遗体,收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这时帝释天手持七宝瓶,来到火化场说,佛原先答应给他一颗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准备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盗去佛牙舍利。韦驮天见状奋起直追,刹时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赢得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此外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系南方增长天王所率的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常有人把他与韦驮天相混。中国佛教寺院中的韦驮天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装武将样,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拄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二肘间。体格魁伟,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坚牢地神梵文Prthivi的意译,音译“比里底毗”,意为此神有如大地之坚牢。坚牢地神又叫“地天”、“大地神女”。地天的职责是保护土地及地上的一切植物。佛陀曾对她说:“汝大神力,诸神莫及。阎浮(即佛教所称世人居住的南赡部洲--引者注)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谷米从地有,皆由汝力。”(《地藏本愿经·地神护法品》)又据《大日经疏》卷四载,释迦初坐道场时,魔王唯恐释迦得道,领诸魔军、魔女向释迦轮番进攻诱惑,均遭败绩。魔王终于恼羞成怒,对释迦狂吼:“我所作之业,汝已为证,汝之福业谁当为证?”释迦垂无畏手指地。这时,大地轰然震动,坚牢地神从地中涌出半个身体向佛顶礼致敬,并唱声“我是证明”。于是释迦得道成佛。坚牢地神乃是女性形象。

       菩提树神即守护菩提树之天女。菩提树本名荜钵罗树,为常绿乔木,叶子卵形,茎干黄白色,树籽儿可作念珠。传说释迦牟尼就是在此树下,历经七天七夜,逆观了十二因缘,终于觉悟成佛,故而此树就被称为菩提树了。菩提就是“觉”、“智”的意思。菩提树在释迦成佛之前就守护在他身旁,大概要算最早的佛教护法神了。

       鬼子母亦作欢喜母,爱子母,佛教护法神。原为一外道鬼女,专事食人子女。关于她归依佛教的故事,佛经中有许多记载。据《毗奈耶杂事》所记,古代王舍城有独觉佛出世,举行庆祝会,有五百人赴会。途中遇一怀孕牧牛女,劝其一同赴会庆贺。此女随行,欢喜踊跃,不料中途流产。此时诸人均弃她而去,因此她十分恼恨,发下毒誓,要在来世投生王舍城,尽食城中幼儿。后来她果然投生王舍城,为药叉神将婆乞多之女,婚后生五百儿。她自恃强力,天天捕食别人的幼儿。佛陀闻悉后,十分忧虑,为解救王舍城中无辜幼儿之厄难,决定以慈悲心,方便自在力教化鬼子母,使其弃恶从善,以此安定天下父母之心。鬼子母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爱怜,佛陀乘其外出,将其幼子隐匿。鬼子母归来不见爱子,焦急万分,陷入惊悲狂乱之中。最后她不得不向佛陀哭诉失子之事。佛陀对她说,你有五百个孩子,现在少了一个,尚且如此,世人只有一、二个孩子的,失去了心爱的骨肉,不知有何等悲伤。鬼子母闻言果然顿悟前非,悔过自新,信奉佛教。

       摩利支天也作摩利支提婆,意为“阳焰”,或“威光”,实际上是古印度的光明女神。相传她是帝释天的部属,又常随从日宫天子。当日宫天子出巡时,她在前头飞走如箭。她最大神通是能隐身。由于能隐身,故而无人能害,无人能缚,因此她为武士所特别信奉。摩利支天的形相,有二臂像、六臂像以及八臂像等多种。

       日宫天子源于古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苏利耶。作为佛教护法神,又称日天、日天子、日宫天子,异名宝光天子、宝意天子。佛经中称其为观音菩萨之变化身,住太阳内的宫殿里,故名。

       月宫天子又叫月天子、月天、大白光神、野兔形神、宝吉祥等。月天住于月宫中,据佛经描述,此月宫是正方形建筑,边长四十九由旬,共有七重垣墙,七宝所成。殿中有一青琉璃做成的大辇,高达十六由旬,宽八由旬。月天据说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故称“宝吉祥天”。

       娑竭罗龙又作娑伽罗龙。意为咸海之龙。《妙法莲华经》谓有八龙,《华严经》谓有十龙,其中都有娑竭罗龙王。

       阎摩罗王又作阎罗、阎罗王、阎魔王、焰魔罗王、琰魔等,均为音译,意思为“缚”,缚有罪之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阎罗的前身为毗沙国王。以后又有十三冥王之说,实即十三佛,但它被流行的十殿阎罗的说法所取代。他们分别是第一殿阎罗秦广王蒋,第二殿楚江王历,第三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吕,第五殿阎罗天子包,第六殿卞城王毕,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黄,第九殿平等王陆,第十殿转轮王薛。显然这套汉化的十殿阎罗是仿照人间官衙设置的。

       一般寺院供奉的正规诸天,即限于以上二十位,在佛道争胜又互相融合的过程中,近代某些寺院将诸天的队伍加以扩充,遂有“二十四天”。

       第二十一位,紧那罗王。紧那罗是梵文Kimnnara的音译,意译为“音乐天”、“歌神”。紧那罗不是一个,而是一族。在佛教中只能算二流神,天龙八部之一。严格来说,紧那罗与娑竭罗龙一样不能算作诸天,这反映出佛教神只系统在合理化方面的欠缺。据说紧那罗像人,可是头上有一支角,所以又叫“人非人”。能弹琴唱歌,他家的女人生得端庄美丽,能歌善舞。当他弹琴唱歌赞美佛法时,须弥山震动,诸大声闻不安于座。紧那罗的伴侣唱歌时,五百仙人在飞行中心醉落地。另据中国的传说,紧那罗成佛后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教众僧使用三尺拨火棍退敌,传下少林棍法。过去少林寺所供即此形象。

       紫微大帝有的又作玉皇大帝,均是道教对天帝的一种尊称。常作中年帝王像。

       东岳大帝中国古代早有泰山神,是神话传说中能治鬼的地府主宰。道教又把他变成五岳尊神之首,称为东岳大帝。《封神演义》中又造出一个封为东岳大帝的武成王黄飞虎。这位天神就成为以上诸种因素成份不等的奇妙混合。当为苍老帝王像。

       雷神就是雷公们的首领。南亚次大陆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有雷神。道教则认为雷神是元始天尊的第九个儿子--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汉化佛寺与道观中,他的典型形象多为蓬头怒发仁丹胡式鬼形,披甲,手持劈山斧。部下有打顺风旗的风伯,手持锤凿、背生肉翅的雷公,手持两面钹式铜镜的雷母等。都是从中古以下的汉地传说中衍生出来,并被道教首先吸收改造过的。

       严肃认真的佛教徒一般只认可“二十诸天”。他们常被塑在大雄宝殿两侧,典型姿势以大同上华严寺所塑为准:各前倾十五度,以示对佛的尊敬。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新塑的,如杭州灵隐寺、普陀佛顶山慧济寺等处,均准此式。还有绘于大殿东西壁上作背景衬托用的“诸天礼佛图”壁画,典型的是北京法海寺大殿明代壁画,精彩异常,堪为国宝。壁画较之塑像,可以较为自由地添加云彩、侍从、法器道具、花卉鸟兽等陪衬,组成大型手卷式画面,效果上更觉飘逸生动。至于诸天形象,唐代以来各种佛家经典所述颇有不同,匠人亦各有师传,更受时代、地域影响,各寺所见不甚一致。

       转帖即功德: 通灵佛教网(www.tlfjw.com) 来源地址:/fojiao-27651.html

        太乙救苦天尊?并不是?太乙真人?,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之中顶尖人物,他负责三界之内的救苦救难,也掌管冥界,又被人们称为东极青华大帝。他的重要程度要远超《封神演义》之中杜撰的太乙真人。

       要是单说一堆玄乎的名号,很多人都难以对这位道教尊神有清晰的印象,其实咱们拿一个熟悉的神仙对比一下,那就很清晰了:?太乙救苦天尊?就是道教之中升级强化版的?观音菩萨?。他的职责和能力跟咱们熟知的观音菩萨很相似,但是太乙救苦天尊的身份更多,实力更强,地位也更高,只是近代以来逐渐被大众所遗忘。

       那咱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太乙救苦天尊,他除了?天尊?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称号,比如青玄上帝、冥界鬼王、东极青华大帝,这位大神居住在青华长乐界,手下掌管着青玄左府的所有神仙,平时他负责在三界之间穿梭游走,救苦救难。他的职责范围很广,不单单是在人间解救痛苦,还可以在冥界超度亡灵,又能跑到仙界让神仙们延长寿命。

       三界之中的不平事实在太多,他一副身体肯定忙不过来,于是他就衍化出来诸多的化身,利用无数的化身同时去救苦,其中他最厉害的10个化身是?十方救苦天尊?,并且这10个天尊又化生为阴曹地府的十殿冥王,专门处理九幽之下的鬼神之事。

       而且他的坐骑九灵元圣可以用吼声打开地府最深处的大门,帮助他管理亡灵。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之中,九灵元圣就化身为九头狮子下凡,一口便吞掉了孙悟空等人,还留有余力,由此可见其主人太乙救苦天尊的强大。

       不过由于后来女性版本的观音菩萨出现之后,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的影响就逐渐被取代,因为女性相对来说更加有亲和感,更受人们欢迎。而道教?宁可失传,不可妄传?的教义让太乙救苦天尊的名声被逐渐埋没,他的名讳仅仅留存在经书和道士们的唱诵声中,民间的信仰已经基本消失。

       因此,太乙救苦天尊并非是太乙真人,他俩只是名字相似,并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属于一个体系。

       好了,今天关于“十界天尊”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十界天尊”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